2007年6月29日,人大正式批准发行15500亿元人民币国债用以购买外汇。在此之前,市场已经获悉国家准备动用20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成立一个类似淡马锡的国家投资公司。对于这个消息,很多人士认为此举是针对股市流动性泛滥的。但是事实上,政府的想法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此次国债发行非常特殊,与一般国债相差很大。本次国债的利率按照市场利率定价,这是第一个突破;国债资金的使用是购买巨额外汇储备,其目的是减少外汇储备的水平;国债利息的支付来源可能是投资的收益。目前公开的消息并没有说明支付利息的来源。但是既然是用以投资这样的特殊目的,最大的可能是用投资的收益来支付国债的利息。可以看出,本次国债的设计非常特殊。
其次,国债的发行目标不仅是针对股市流动性泛滥。原因:(1)外汇储备增长快速,导致人民币供给压力很大。如果人民币供给低于外汇增长,就可能导致人民币急剧升值的压力,这样可能会对当前的经济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如果高于外汇增长,那么过多的货币供给就会对当前已经抬头的通货膨胀形成压力,这是政府非常不愿意看到的。(2)股市的流动性局部泛滥一直让政府很头疼。钱多是一个事实,不存银行,消费稳定,那么总是要给这部分钱寻找一个释放的源头。但是中国可以投资的金融产品非常的缺乏。快速扩容是一个方法,这是市场的行为,但是国家对扩容的效果控制力是比较弱的。丰富国债投资品种是另外一个方法,国债的规模大,对资金的吸收效果非常明显,并且央行拥有操控权,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买进和卖出。
那么,国债的发行将外汇储备、通货膨胀和股市流动性局部泛滥(局部性泛滥可以参考本人之前的文章)三者联系了起来,这样调整的结果是国债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产品,吸收了股市的一部分流动性,用于购买外汇,降低了巨额外汇储备,但是又没有向市场投放新的货币供给,而是将股市过剩的货币转移到了外汇增长对货币供给的需求上,这样就不会对国内通货膨胀形成新的压力。从理论上说,这是一个一石三鸟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同时涉及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操作的难度非常大,而操作的效果如何更是难以预测。现在,我们只能说政府的愿望非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