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两月资金流失达1300亿元

  市场内的流动性似乎正在快速溜走,不仅仅是A股市场。


  上证报和申万研究所联合推出的资金月报显示,5月底二级市场资金大幅下降600亿元,最近两个月大幅流失资金达1300亿元,预示A股市场的资金面确定走弱。如果仔细观察的话,这次更加快速流出的是二级市场的个人资金,相反机构主导的新股申购资金仍在增长,这已经成为最近市场的突出特点。



  类似的情况可能也在基金市场出现。来自业内的情况,近期机构申购股票型基金的热情较为高涨,最近几周已经达到几百亿的规模,不过个人申购基金的热潮则完全没有出现。根据以往的规律,机构申购高潮过后几周内,市场会出现一定的反弹,而随之个人申购热情也会有所恢复。

  不过这种情况显然不包括这次,最新的情况是,在机构申购后,市场再度盘跌,最近一周基金申购的规模也下降了,而个人的情况则继续保持低迷。貌似,这把机构的前瞻性没有现实出来。由此,这轮机构和个人的申购反差显得格外引人关注。究竟是机构前瞻还是个人的情绪更理性呢?


  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个人资金在最近几周表现出小幅流出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作为基金净值的滞后指标,个人申购热情在基金业绩表现不景气的今天有所萎缩相当正常。如果一定要提及的话,今年以来,个人申购热情的持续低迷可能更值得关注些。当然,今年年初以来,行情就没怎么好过,完全说的通。


  而机构的操作则更在预料之中了,作为机构的主力,几大保险公司在今年3月率先大规模减仓,至目前已经积累了20%左右的超额受益,此时买入,可谓尽享波段利润,如此操作当然没有太大问题。


  如果说一定有问题的话,也是近两年来保险机构始终以非常大的热情波段操作偏股基金,以至经常出现改变市场短期格局的事情,这种附带巨大冲击成本的操作,其效果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出色业绩结果可为佐证。当然,作为国有的大型保险机构的下属公司,从避险和获得绝对收益的角度来看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于,按照机构和个人的这两个偏好,未来的市场很可能出现钝刀割肉的结局。从个人投资者而言,在弱势减少买入是历史规律。而对于机构来说,未来的可能的下跌也会导致波段卖出的行为。两个本来都应长线投资的群体,因为莫名的绝对收益导向,可能在未来都主动被动的做了短差,而基金市场的资金面可能就此更加恶化。


  这是真的么?我们拭目以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