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法例可掌控一个行业的盛衰

秒投账户 -- 梁崇让


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于上周放宽对当地银行业的监管,修改2008年金融海啸后的<多德,法兰克法例>,特朗普在上场前已说明美国监管银行业的法例过于严紧,导致美国经济停滞不前,这次放宽法例主要是提升中小型银行在交易及贷款方面的灵活性,虽然大银行的贷款条例仍未放宽,但放宽了中小型银行的灵活性,这对企业的资金流动必有大大帮助,这也有助于美国金融业重新再度活跃起来。


香港金融市场方面,银行业的法例鲜有改变,银行始终是香港金融业的天之骄子,百业之母,证券「一业两管」都是为了保障银行利益。至于上市公司方面,近年证监会和港交所(00388)对上市公司的质素问题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早前港交所已公布一系列打击上市公司股价「向下炒」的新规则,此外,证监会近期亦积极参与监管上市公司事宜,除了采取前置式的监管,更主动提早介入某些严重不合理的上市申请个案。证监会在第二期的<监管通讯>中,说明瞭将会发挥前置式监管的作用,披露截至今年3月底前的九个月期间内,已采用「实时监管」措施,并向四宗首次公开招股申请的公司发出「反对意向书」,查询六宗有关公司配售股份和并购股权的申请,而令该等计划取消。这些叫停公司上市和上市后配股集资的个案,直接遏制非法,不正当和不诚实的市场行为。其中有个案提及证监会曾向申请上市的公司,发出「反对意向书」,该公司没有作出回应,上市申请也宣告失效,这种做法明显阻止了一些违规行为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此外证监会也对一些有违公平原则的借壳上市,合并收购,融资等事项作出质疑,并成立新的上市政策小组,以研究上市申请事务,这都是以往罕见的,这证明证监会已插手,关注上市公司日常的业务运作和重大的财务安排。此外,有消息指出,港交所最快下月底前,将推出打击借壳上市的谘询文件,相信港交所的目的是想打击部分壳股炒卖活动,增加壳股转手难度,拖慢买壳注入资产的时间等。希望藉此打击壳价,减低壳股的股价波动。不过谘询文件内容的做法是否有成效?还要观察实际的情况。不过笔者只担心壳价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造成,增加了卖壳的难度和成本,或会造成反效果,在需求不减下,假壳的股价有可能继续炒上,而较好真壳所增加的成本则全加在买家身上,变成价格越来越贵,走势有如楼市一样,到时又不知是谁的错了?


话说回来,虽然有关当局力求提高上市公司的质素,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加强监管力度,但另一方面港交所的新股上市条例改革,却令投资者面临另一大的风险,「同股不同权」制度确实令大部份投资者失去平等的权利,而且「同股不同权」的概念有点变相鼓励公司个人偶像化,这是否脱离了公司管治应以完善制度为根本理念的原则。当然,目前大部份的人都把利益居放首位,懒理甚么是公平原则和公平制度,笔者只希望这类公司日后真可风平浪静,不要有朝被人在法庭诉讼「同股不同权」制度的不公平吧。此外,生物科技股的风险确比其他行业更高,除了大部分公司没有盈利外,也涉及专业性的问题,普通人并不容易理解,相信这类公司的资讯披露也会出现不公平,不平衡,不公开和不透明等现象,这一切都会严重影响股价波动,恐怕投资者追逐炒卖这类公司只会是人云亦云,容易失去分寸,而这类公司是否已拿了免死金牌,可以「胡作非为」呢?港交所和证监会对这类公司又会有何取态?


后记:近年有关当局对上市公司加强了监管,至于证券公司的风险处境又如何呢?据资料显示,本港证券公司孖展借贷总额在11年间增加9倍,达2060亿元,而且以单一股票的抵押情况明显增加,而孖展借贷额不断急升引起证监会高度关注,消息指证监会正研究,限制证券公司须按其资本或财政状况等设定一个最高孖展借贷的额度。其实,证券公司要以大额孖展作为生存之道,是拜有关当局「撤销最低佣金制」所赐,「撤销最低佣金制」逼令证券公司无法靠本业生存,只好另求他法,试问证券公司收取佣金便可以抵偿开支和取得盈利,又怎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做孖展按揭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解铃还须系铃人,履行前特首的承诺,重新检讨最低佣金制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