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国内通胀不断攀升、经济持续下滑和欧债危机迅速恶化的大背景下,A股黯然失色,呈现全年下跌的格局。截止12月中旬,上证指数跌幅在15%左右,而中小板和创板指数跌幅达30%%,相比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指数,2011年A股市场表现倒数第一。笔者对今年全年股市的走势判断基本准确,在2011年1月初,判断2011年股市会呈现倒“V”形,第一季度是股市表现最好的时间,同时在4月中旬判断股市将步入中级调整,此后先后在2500和2300点,判断股市将出现短期反弹,11月在大盘反弹到2500点时,提醒股市可能转跌,并且反复强调如果大盘破了2300,让立马斩仓出局,事后验证了笔者的判断。根据指数在年内表现出的重要趋势转折,2011年A股市场基本运行了五个阶段,分别是:
图1:2011年A股的走势图,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份,2010年底政策调控累积下的下跌延续行情。2010年11月开始,中央进行物价调控,先后多次上调存准率,调高基准利率和再贴现率,同时在2011年1月开始推出房产税,政策调控密集出台。在货币流动性趋紧、调控加码的影响下,2011年1月份股市延续了上一年年底的下跌惯性。A 股呈现单边调整态势,期间中小板和创业板加速消化2010 年的投资泡沫,跌幅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第二阶段:2-4月,3月“两会”政策红利下的反弹行情。笔者准确判断股市的反弹行情将出现在春节之后,春节过后,股市开始反弹。“两会”在3月中旬召开,2011年又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市场预期“两会”将传达出一些利好的消息,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同时明确表示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的避险降温,股市出现反弹。受年内一号文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3-4月份水利板块走出了一波强势行情,权重板块普遍反弹,但中小板块表现较差。在这个阶段中,日本发生了海啸和地震,但对A股没产生大的影响。
第三阶段:4-7月,通胀不断攀升、经济出现明显下滑,国内经济“滞涨”担忧引发的大幅下挫行情。4月中旬,笔者判断股市见顶,将步入中期调整。3月份之后,国内的CPI不断攀升,持续超出市场此前的预期,先后超过了4%、5%和6%,政策调控持续收紧;同时,国内的经济也出现持续的下滑,PMI快速回落,工业增加值回落,消费、出口都出现显著的下滑。市场开始担忧经济“滞涨”,在这种氛围之中,股市大幅下挫,上证指数从3100下跌到2500,中小板、创业板的个股普跌30%左右。
第四阶段:8-9月,欧债危机恶化、欧美经济快速下滑,外围金融冲击、经济“二次探底”担忧下的下跌行情。步入8月后,全球二季度经济数据逐步公布,显示欧美二季度经济大幅下滑,欧盟经济的两大火车头法国和德国出现了经济的停滞,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均接近0,美国二季度的经济同样出现了大幅下滑,对GDP贡献70%的个人消费环比仅增长0.1%,引发了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9月份,欧债危机升级,希腊的违约风险大幅增加,一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超过了100%,欧盟一些银行被下调了评级,债务规模最大的意大利也被下调评级,风险回避升温,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大跌,对A股形成冲击。
第五阶段:10-11月,政策“适度微调”下的反弹行情。笔者判断股市将在2300点形成短期的底部,在政策“微调”的刺激下,股市迎来反弹。“十一”长假后,管理层的政策导向出现调整,特别是10月底温总理在天津调研时,明确提出了“适度微调”,此后代表央行风向标的1年期央票招标利率先后多次下调,10月新增信贷大幅增加,在政策见底的背景下,股市迎来反弹,从2300点反弹到2500点。
第六阶段:11-12月,经济加速下滑、热钱大规模逃离下的破位行情。笔者反复提醒,大盘反弹的力度有限,谨防股市转跌,如果大盘一旦跌破2300,要大幅减仓。12月宏观数据公布,经济指标加速下滑,投资增速下滑幅度加大、出口增速快速回落,工业增加值延续下滑趋势,同比增速低于13%,经济的先行指标PMI近三年来首次跌破50%的荣枯分界线,制造业开始收缩。在中外利差缩小的预期下,外加国内经济加速下滑,热钱开始大规模逃离,10月、11月的热钱都出现外撤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股市跌破2300的关键支撑位。
图2:2011年A股行业指数表现回顾
从行业来看,今年除了食品饮料之外,所有行业板块普跌,金融、房地产等权重板块跌幅最小,创业板跌幅最大。笔者在2011年第一期产品中,推荐在股市上涨的时候,权重股是最好的品种选择,在一季度的时候,权重板块反弹的幅度最大。2011年,权重股的代表指数上证从2800下跌到2200,跌幅20%,但代表中小盘股的中小板指数从7500下跌到5200,跌幅30%,创业板跌幅高达34%。从行业来看,计算机行业下跌幅度最大,房地产、金融、化工、采掘等权重股下跌幅度较小,大消费中,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表现的最好,其中食品饮料成为今年唯一上涨的板块。
在炒作概念方面,资源概念依然具有较高的活跃度和较强的抗跌性,其中石墨稀、涉矿、煤层气等新型资源类股票表现整体略强,相反,受到行业事故冲击的高铁、以及前年涨幅过大且面临产能过剩的节能照明板块跌幅均超过市场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