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炒股是我一辈子的手艺


?

炒股是我一辈子的手艺   

  股市,对我来说是个意义非凡地方。

  这是一个自由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凭一己之力打下一片天地。

  这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地方。在这里,你的金钱就是你的士兵。

  这是一个认识自己的地方。每一次亏钱,都能更清楚看到自己的弱点。

  这些年来,我们报道财经证券新闻,我们和股市一起走过风风雨雨。我们财经叠的记者编辑中有证券分析师,也有曾经的操盘手。听听我们记者编辑的故事吧。

  人生的改变来自好奇

  不知道是哪个哲人说的,人生的改变来自好奇。20年前,我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纯属好奇,却不经意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第一张股票名叫电真空,却一点也不空,是张实物股票,现在被我锁在了保险箱,当作永久的记忆。

  20年后,现在股市已经彻底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每天早上起床人人都要洗脸刷牙,我每天起床,洗脸刷牙后必须要看证券新闻,哪天错过了就感到缺了些什么。

  有了多年的炒股经验后,我发现股市中许多东西真的和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连下三天大雨,预感到第四天会放晴,因为大跌三天必反弹;比如广告宣传某产品限量生产,升值潜力无穷,我不会轻易相信,因为好货人家早就逢低介入了,何必要广而告之穷吆喝呢;听演唱会可以等开场后,买黄牛手里的低价票,这叫选择适当的时机入场。

  炒股需要不断进步,就像围棋有段位之分一样,如果你做了几年还在追涨杀跌,道听途说,那还是趁早洗手,炒股是个技术活,什么宏观形势,什么行业板块,什么技术参数,什么股东结构,什么筹码集中度,只有融会贯通后,你的炒股段位才能提高。

  大多数人不可能成为基金经理,让炒股成为自己的职业,但是当你融会贯通后,你会发现其实基金经理不算什么,不就只是负责基金的组合和投资策略,你自己同样可以成为自己财富的管理人。如果你对股票研究得更深更透,炒股说不定会成你的一门手艺,并得益一辈子。

  记者 吴缵超   

??? 感谢股市塑造了现在的我

  如果以懵懵懂懂地从父亲口中知道“股票”这个词算起,那我也算是伴随着股市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整整二十年,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半大孩子,成为了一个证券记者。从疑惑地看着大人把股票炒来炒去,到看懂了红红绿绿的K线图,学会了独立判断、客观分析的能力。

  掐指算来,自己单独入市也已十年,见识了“5·19”的疯狂,也经历过998点的落寞,曾被“5·30”的暴跌所震惊,也有过6124点前孤独的清醒。相比股票所带来的账户增值,我更感激股市对我的塑造,如果我没有参与股市,恐怕现在的我只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大孩子。

  因为股市,毫不夸张地说,家事、国事、天下事,我真的事事关心。那些可能影响市场波动的事件中,上至国际局势、华尔街动态、国家宏观政策、行业景气波动,下至菜场通胀、百姓预期,哪个都有可能影响我的投资过程。枕边书也从最初的小资散文,慢慢替换成了巴菲特、索罗斯、《货币战争》、《高盛帝国》之类,以往并不爱看的哲学类书籍也开始在书柜中占据一角。投资其实也是一门哲学,有时候可以适当地人云亦云,跟随潮流;但更重要的是守得住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那份孤独,才能在人潮汹涌后激流勇退。通过股市锻炼出的良好心态不仅能收获财富回报,更有益我面对今后未知的一生。

  我常在各种场合听见有人抱怨,“真是气死人,只要我买的它就跌,抛了却大涨”,也看见有人四处打听,“你有消息吗,买什么股票好呀?”大家习惯把参与股市的人叫做股民或是投资者,后者的称呼更礼貌,但是我认为只有合格的股民才能获得投资者的称呼,不学习、靠运气、不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的股民,绝对称不上投资者,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而现在的我,就是一个投资者。

  丁艳芳

  厂里的师傅是我的股票启蒙老师

  我本科学化工的,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家化工厂。虽然不用在流水线上工作,但要倒“三班”。那时,上一个中班厂里补贴1.1元,上一个夜班补贴1.7元,一个月的收入大概也就是100-200元。我的股市启蒙教育,源于当时我们厂里多位比我年长的师傅,他们有的买过“电真空”,有的买过延中,都是第一代股民。

  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兴业房产发行新股,说是10元的面值60元发行,我们办公室几个从没炒过股票的人都认为这简直无异于抢钱。结果,兴业房产上市了,一下到了一百、两百甚至四百元,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60元真是便宜,一个劲后悔没有去排队购买。

  渐渐地,我对股票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知道了市盈率。天天听师傅们讲述豫园商场被炒到1万元的故事,心中不免也动了炒股的念头。1992年股票认购证发行后,上市股票大剂量扩容,给了我初次入市的机会。“在厂里累死累活地拼命干,不如播放股市行情的大屏幕闪一闪。”一同入市的一位老师傅总结道。

  事实也的确这样。我记得那年炒金杯汽车的权证,一下赚了5000元,这笔钱相当于我在厂里干一年的薪水。于是,慢慢地我爱上了炒股,把它看作是我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后来,我索性应聘到了证券公司,成为一名专业的证券从业人员。再后来,因为大熊市,我离开了证券行业,开始从事证券记者的工作。

  记者 薄继东

  我曾做过5年“红马甲”

  我与股市的不解之缘,是自来上海读大学时就结下的。

  一心想“叶落归根”的父亲,给我的大学志愿表上前两档填的全都是上海的学校。在我如愿到了上海读金融的那一年年底,中国的资本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仅以银行为单一主体的金融体系中,增添了重要一员——上海证券交易所。而这直接影响了我的职业生涯的轨迹。

  大学毕业为了留在上海,我放弃了当时学校已经分配好的生源地的农行,自己找工作。上海的银行是有名额限制的,而且都是留给本地生的,进不去。而这时,运作了两年多的证券市场正方兴未艾,各个省市都在想着法儿要在上海多开两个营业部,人才需求旺盛。面对这个如火如荼的新兴市场,我和其他很多同学一样热血沸腾,毫不犹豫地投入其中。

  在浦江两岸穿着红马甲的数年中,我经历过黄浦路交易所一号大厅里被业内称之为“魔鬼训练营”的公司散户席位,每天要接听并输入超过1000笔单的磨炼,曾陶醉在自己被淹没在一片“红色海洋”中的那种难以名状的“优越感”里,亦亲历了“327国债期货事件”掀起的惊涛骇浪,更因为身边熟悉的同学同行因挪用公款、透支交易而身陷囹圄,感慨万千……

  数年后,在证券业大整合时期,我被迫离开了证券公司。原以为,与股市的缘分已尽,然而,因为曾经的那段从业经历,我与这个市场始终“藕断丝连”。在为一家民企的老板做过短暂的操盘手后,几经辗转,我进了一家证券专业媒体,开始换一个角度体味这个市场,这也意味着我又开始了一段与中国股市的“再生缘”。

记者 沈韬

  “股市本本族”上路了

  我在7年前就已经开了户,但今年才开始真正炒股。很多人是拿着驾照不会开车的“本本族”,我就是一个拿着股东卡不会炒股的“股市本本族”。

  我和股票相关的最初记忆色调有点灰暗。那是大约十几年前,当时自己还小,在饭桌上听父母谈论到某某炒股赔了多少多少钱之类,两个大人热烈的讨论一番,得出的结论是:挣钱还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劳动啊!虽然很多内容听不懂,但旁听的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模模糊糊的把“炒股”归为“不靠谱”之列。

  说来奇怪,我第二次和股票沾上边居然就是去开户了。2003年的时候,我们公司楼下开了一家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很多同事去开户。我觉得很新奇,也便跟着过去凑热闹,稀里糊涂开了户。虽然开了户,但我天生对数字不敏感,对花花绿绿的K线图更是一头雾水,加上童年时代形成的对炒股不那么正面的评价隐隐浮现,我就把这个事情搁在一边,从来没有操作过。

  到2007年的时候,股市涨得非常热烈,周围的人都在谈论股票。我暗自想:要么我也买一些?可是每次看到那些弯弯曲曲的K线图,我心里就再次打了退堂鼓,而且也不由得担心:已经涨得这么高了,还能进去吗?

  就这样一直犹豫着,我继续做了几年的“本本族”,生生地错过了一波大牛市。

  今年,我终于尝试着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只股票。小赚了一笔之后,马上胆子大起来买入第二只,结果迅速被套了。

  无论如何,我这个“本本族”总算敢开上“马路”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