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传统车企身上,新势力学到了这点

理想汽车北京工厂开工

10月16日,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北京市顺义区正式开工建设。

据了解,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是在原北京现代一工厂现有厂区上进行改造,总投资60亿元,占地面积786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预计2023年9月建成投产。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台纯电动汽车的产能。



而在这块地的上一任,也就是北京现代一工厂,即顺义工厂。作为现代汽车在国内最早建立起来的整车制造工厂,从2002年开始,顺义工厂即投入运营,年产能30万台,曾生产过索纳塔、瑞纳、伊兰特、途胜等车型。不过,由于设备老化再加上北京现代在华发展不利,自2019年4月份开始这座工厂就已停产,在理想接手之前已停摆两年。

作为一个存在近二十年的“老资格”生产工厂,被一个仅成立几年的造车品牌接手,也不得不令人唏嘘。



反观理想。

作为一家造车新势力,仅依靠理想ONE一款车型,虽说不上大杀四方,但也让人不能小觑。根据最新交付数据显示,理想汽车在9月交付量为7094辆,前三季度总交付量为55270辆。在新能源车型榜,理想ONE仅次于小鹏的7512辆,在中大型SUV版,理想ONE位居榜首。自交付以来,理想ONE累计交付量已达88,867辆。

理想创始人李想曾表示,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电动车销量将超800万辆,理想的目标是,到2025年,拿到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20%以上的份额,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按这一数字,2025年理想交付量要达到160万辆。虽说近几年的新势力们各个都会画饼,但我们也姑且来盘算一下。

目前的理想仅有一家常州工厂,年产能10万辆。在持续提升的交付量面前,其产能也在一步步接近上限。虽然理想曾表示将于明年把常州制造基地产量提升一倍,但综合其市场表现和后续新车规划看,仅靠一家工厂已然不足以支撑进一步扩大的产能了。



换句话说,理想建新厂,是必然为之。那么,同样身份的其他新势力们呢?

新势力争相加速扩产

早在理想汽车北京工厂奠基前一天,蔚来汽车宣布江淮蔚来合肥制造基地生产线完成阶段性升级,此次产线整体升级将于2022年上半年全部完成。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工厂年产能为12万辆,整体升级完成后将达24万辆,通过加班或增加班次等方式可将年产能升至30万辆。



不同于蔚来汽车的代工模式,自去年首家自建工厂投产后,小鹏汽车位于广州的第二工厂便破土动工,规划年产能为10万辆;今年7月,武汉工厂启动,规划年产能10万辆;今年8月,肇庆工厂二期项目建设规划年产能为10万辆。按照目前的规划,3座自建工厂扩产全部完毕后,小鹏汽车年产能有望达40万辆。

接连扩大产能的背后,是新势力们为销量铺路的外在表现。量产交付以来,新势力一直将月销过万视为一个里程碑式的数据。小鹏9月总交付10,412台,蔚来9月总交付10628台,如今,两家率先达标,新势力已经迎来快速发展和占领市场阶段,这也给新势力的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新势力而言,在产品力和销售渠道足够强的时候,往往是产能拖了后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曾经,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有过一句引发争议的言论:“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不在制造。”

汽车是一个重资产+重管理行业,产能来自于建造工厂、生产线这些重资产投入。从市场需求高涨到产能规划,再到工厂建设和实际投产并转化为利润,其中所需的时间和资本都无比巨大。车企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提前规划,提前布局。



彼时的新势力们瞧不上传统车企大象转身的笨重。而今看来,倒更像是趋向于传统车企,建工厂、增产能。

不过除了产能本身,整体汽车市场缺芯情况仍在持续,因此供应链也成为新势力能否提升产能的关键。而抛开供应链对产能的客观影响,包括特斯拉在内新势力,想要将高速增长的订单量,转化为营收金额,扩大产线产能是必经之路。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中,传统车企还是“中流砥柱”般存在,诸如理想汽车这样的新势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印证着一句话,抓制造、抓产能,是能往更前方走的资本。

采写 | 阿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