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策源咨询研发中心 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份商铺交易呈供小于求态势,与2006年同期相比,成交面积波动不大,而供给面积同比下滑32%,始于2004年的商铺供给过剩局面已得到缓解,但因郊区大量低价商铺入市,导致全市商铺成交价小幅下跌,市场整体表现略显平淡。截至11月底,本年度全市商铺可售面积约460完平方米,是同期约230万平方米普通住宅存量的2倍,因外环区域商铺的大量供给,商铺呈明显结构性供给过剩。从行政区来看,2007年1-11月份,黄浦、徐汇区、浦东等10个中心区域商铺总供给面积约33万平方米,不足全市供给总量的五分之一,从环线来看,外环以内区域供需比高达0.55:1,也验证了稀缺性,从产品市场表现看,除个别商业裙房由于面积过大且无法分割销售导致滞销外,其余如沿街店铺、休闲购物街、专业市场等商铺去化压力并不大,一些热门地段的商铺价格至今仍保持上涨势头并屡破成交记录。 供给结构性过剩问题原因在于:伴随房产开发外热点外移,商铺供给重心早已移向外环,1-11月份外环以外区域商铺供需比为1.07:1,呈供过于求局面。仅金山区供给面积就高达52.5万平方米,约占全市新增供给面积的29%。从产品类型看,远郊地区供给较为突出的是各类集展示、交易、仓储功能的专业市场,如金山区,位于枫(于枫博客,于枫新闻,于枫说吧)泾镇的服装机械城和位于亭林镇的长三角物流中心项目,此类项目占地面积巨大,主要吸引小业主投资,前景并不明朗,另一供给主力为大量新建小区的配套商业,如松江大学城、南汇等外环外区域的社区商铺,由于新建小区居民入住率不高,商铺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品种,短期销售压力巨大。 根据2007年土地供给和项目实际开发进度来看,2010年世博会前,上海的商业地产将会掀起一波供给高潮,预计开发热点将包括三类,第一类为新兴城市副中心商务区,除徐家汇外的三大城市副中心于今年开始进入大规模开发期,五角场副中心最先以商业地产为突破口。 第二类则为正在改造更新的市中心商圈,如不夜城商圈的嘉里二期、静安寺商圈越洋广场、会德丰广场。淮海路原襄阳路市场地块项目。第三类为轨道多线换乘点商业。2007年年底,上海轨道交通“三线两段”通车在即,轨道交通多线协同效应开始显现,如虹口足球场3.4.8号线换乘长峰地块、世纪大道2/4/6/9四线换乘站的和记黄埔地块未来两年内的商业能级不可限量。 从商业地产形态来看,占据零售业主导地位的大卖场整体进入调整期,增长缓慢,而融吃、娱、购、游一体化的购物中心则继续发展,在上海,综合两者优势,将大卖场做主力店的购物中心模式已渐成潮流。但开发此类物业的多数为拥有资金实力和商业运营经验,注重长期租金回报的大型开发商,他们更倾向于持有优质物业而非分割销售,由此,未来市场上可供销售的优质商业物业会更显匮乏,商铺供给主力仍将由新建居民社区商铺、大面积办公楼裙房、远郊的大型专业市场担纲。 【展望篇】 继2004-2005年后,上海住宅市场在2007年再次呈现急速上升的态势,供求严重失衡是此轮行情产生的主要动因。但供求比始终是相对概念,此轮供求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供给量单方大幅缩水,且人为因素较多。仅以供求失衡判定市场利好并不科学,对于2008年上海房地产市场还需秉持谨慎乐观的理性态度。 调控从改善供求结构、严查囤地和抑制投资、投机行为入手 在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宏观调控仍是2008年的关注重点,预计将从改善供求结构、严查囤地和抑制投资、投机行为三方入手。目前上海楼市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供求结构的不均衡,中低端商品房的供不应求将成为明年政府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土地调查工作目前正在不断进行,理论上将促进市场供给的释放,但具体效果仍有待观察;投资投机行为在经过了多年的调控后,依然会是政府关注的重点,或将有更多税收、金融政策出台。 土地供给量将继续放大 2005年的土地供给紧缩是今年市场供不应求的一大原因,为了从根本尚缓解供求失衡状况,预计2008年土地供给量将继续放大。但对于目前上海地价的不断攀高,如何解决“面粉贵过面包”导致的楼市负面效应,加大对开发商大量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成为中心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的重点,也是政府面临的一大考验。 尽管政府在2007年采取了一系列手段,调整上海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但大部分政策效果并不能马上在明年得到显现,不过随着市场预期的改变,以及投资投机需求被进一步抑制,明年上海楼市将逐渐平稳,价格将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由于土地市场供给依旧以外环为主力,明年市场内中环供给依然会偏紧,需求将会持续向外围扩散,外郊环将巩固主力需求释放点。 高端别墅率先进入存量消费时代 2007年上海别墅市场进入“后限地时代”,市场供给将日趋减少。而伴随着社会财富阶层的不断扩容以及第一代别墅客户的梯度改善,别墅物业的自住价值不断激发,以及当下金融资本市场以及公寓市场的火爆环境促使别墅物业的投资价值日益彰显,别墅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可以预见,在国家土地政策没有过大调整余地的现状之下,2008年的上海别墅市场,尤其是高端别墅市场供求矛盾势必进一步激化,一些成熟、高端别墅区域将率先进入存量消费时代。 写字楼稳步增幅趋缓 写字楼方面,2007年被压制的供给量将在2008年逐步释放,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增长幅度趋缓。轨道交通在2007年底多线路的贯通,也将带动沿线写字楼租赁及销售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工业用地进入招拍挂程序将进一步规范土地环节的,极有可能导致大量出现厂、办一体的园区型项目,写字楼的外围化趋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随着上海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变,写字楼市场的发展重点将不再局限于标准写字楼,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地产将成为写字楼市场的另一热点。而环球金融中心、时代金融中心、越洋广场等一批优质甲级写字楼的入市将极大的缓解上海甲级写字楼市场的短缺,减缓租金上涨的趋势。 新一波商办物业高潮即将到来 2007年上海商铺销售面积同比变化不大,供给面积却同比缩水32%,呈供小于求态势。中心城区商铺供小于求,缺口巨大。尽管外郊环区域仍存在新建社区商铺及专业市场过量问题,但商铺市场已开始走出2004年以来的供给过剩困境。从07年土地供给及在建项目开工情况来看,包括新兴城市副中心规划,原有不夜城、静安寺、淮海路等中心商圈改造、轨道换乘枢纽商办物业综合开发,已渐入建设高峰,可以肯定,2010年世博会前,前所未有的新一波商办物业高潮即将到来。
?
?
回顾2006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全景图
??今年以来,全国住宅房地产市场遭遇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行情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从整体情况看来,上海房产市场依旧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截至12月24日,包括配套商品房在内,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今年上海累计成交住宅类物业180929套,成交面积达到2067.33万平方米。而2005年商品住宅的全年成交是为1771万平方米,今年全市的商品住宅成交量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水平。
市中心明星云集
??今年以来,沪上多个“游击性”热销楼盘的出现,显示出强劲的自住需求为主的特征。今年上半年,位于老西门的士林华苑(查看地图)在调整价格后成交强劲,而随后,邻盘复地雅园(查看地图)开盘一个月内,也销售过半。
??从各方面数据来看,今年上海新房住宅成交量已理性回落,购房者谨慎入市,整个住宅销售市场处于结构调整之中。不过,这一年中,有不少市中心顶级楼盘频频热销,开盘月销售过30套。位于闸北内环以内的绿洲雅宾利,静安区的泰府名邸(查看地图)、静安四季,徐家汇的汇宁花园(查看地图)等市中心楼盘,均以其地段、品质和价格的优势呈现不同程度的热销势头。
热销依赖房价低开
??之前曾有媒体报道,闵行和浦东地区部分楼盘陆续出现价格下挫趋势,业内人士认为,这仅是一个上海房地产市场结构调整的过程——调整到一个更倾向于自住客需求的市场。区域内商业、交通配套不完善的项目将会经历这样一个调价过程。而各方面配套俱全的楼盘,稍有点跌,就会形成争购局面。
??据了解,2006上海之春房展会期间,黄浦区老西门的士林华苑将在展会现场和售楼处邀请购房者们参加“玩转上海滩”轮盘游戏。优惠幅度在300-600元/平方米不等,其中约70%的购房者都可获得500元/平方米的优惠。而当月,该项目内热销100套。黄浦区的黄浦华庭,也应2期推出14000元/平方米的区域低价而热销。另外,普陀武宁的尚诚国际(查看地图),虹口曲阳的水木年华,都因低价入市而热销。
??从今年8月份开始,便陆续有开发商开始进行折扣、送礼的优惠措施,从而吸引尽可能多的自主需求客的关注。
??闸北大宁的慧芝湖花园,今年5月开始打出8.8折的诱人折扣,随后一直保持9.6折优惠,并奉送电器礼券,由于房型较小,总价适中,在11月出现通宵排队买房。而类似开盘当日优惠300-500元/平方米和抽奖得购房抵用券等手法,也是众多开发商的惯用手段。不过,同样的促销招数,有的楼盘百试百灵,有的楼盘却百试无用。
例外:
三流地段出现一流产品
??在一些众所周知的“不佳”地段,甚至是远郊的小镇之上,已经有开发商正在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地段价值,推出高价楼盘,在市场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产品的差异化特征在社会上引起关注。仁恒家园(查看地图)位于浦东的高桥镇上,开出9000-10000元/平方米左右,较周边市场整整高出1000-2000元/平方米左右。据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仁恒家园先后于今年9月和12月推出两批房源,目前仅余32套房源可售。据了解,购房者多数为高桥区域收入相对较高的人群。
??同样颠覆了传统地段概念的还有位于闸北区的绿洲雅宾利花园(查看地图),据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开盘至今,绿洲雅宾利花园已经售出542套房源,销量十分惊人。
土地出让
关键词:监管 新政 645万m2 1966原则
??自2004年土地政策正式纳入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以来,应该说,今年在土地市场发生的种种变动,带给上海房地产市场的震动和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持续两年的宏观调控背景下,上海今年的经营性用地供应直至8月底才陆续出台。整整大半年的一片空白,让市场处于极度饥渴和焦虑不安中。随之而来的“70/90”,从源头的土地市场开始,对供应结构进行了巨大的调整,并立即反映在千呼万唤始出台的土地出让公告中。毋庸置疑的是,“7090”对开发商的信心以及对后市的判断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这些判断最终都会在楼市市场上付诸于实际行动。导向性的差异,促使今年必将成为上海楼市的分水岭。
??同样在今年,中央政府对于土地执行最严格的监管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改革的基调已被确定,“收支两条线”以及运作透明化、公开化程度的加强会给未来的楼市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一旦当期土地出让金不能够当期使用,将从根本上对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决策产生影响。
??从8月中旬到12月中旬,上海连续4次出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告,共推地块85幅,总占地面积将近645万平方米,密集推地以求完成今年的土地供应。据称,5号公告也很可能赶在今年的最后几日放出。上海将按照1966的原则来推地,今年出让的大部分地块都是根据1966的发展需要和进度在推进。而明年这个大基调也不会改变。年底另一个不能忽视的趋势是,工业用地在4号公告纳入招拍挂,协议用地出让开始公示,显示了上海市政府在加强土地出让透明度方面的实质性推动。
??整体来说,2006年的土地市场,开发商们谨慎了很多,也理性了很多。同时,对于优质地块,大家仍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些都是好的变化。上海土地出让的平台日益公开、透明以及政府对于土地利用价值和开发效率更加重视,都给了在土地开发方面更具经验、实力和资源的大型企业和外资开发商更大的信心。今后,围绕优质土地的竞争无疑将会更集中,更激烈。
二手房市场
关键词:缩量 跌价 转租为售 租金下滑
??“政策细分执行力加强,市场步入适应调控时代”是2006年二手住宅市场最核心的特点。
买卖双方数度对峙
??相比2005年,2006年的房地产宏调政策更加明细化,在实际业务上业更具操作力。以“国六条”为代表的第一轮调控和以个税、限外为代表的第二轮调控在上海都造成了很长时间的成交低迷。表现最为明显的时间段在4-6月份和8-10月份。而在这两段时间里,买卖双方价格对峙的状态下,市场表现出不同的走势。在4-6月份,更多的表现在房东们的主动让步,在这一段时间的二手房买卖成交,价格出现“急跌”,三个月累计跌幅达到10%-15%。特别是7月份个税征收细则的不确定性,让房东产生强烈的套现愿望,价格快速下跌表现到极致。而8-10月份,虽然出现了旺季不旺的反常现象,但房东的心态普遍趋好,有一种“政策尽出奈我如何?”的僵持情绪。而购房者经历了许久的期盼,仍然没有看到自己关注的楼盘价格下跌,心态再次逆转。进入11月,选择合适的价位入市成为客户方的主旋律。这段时间的价格波动一直在3%-5%的狭小区间,楼市又出现价格逐级筑底的格局。
成交出现三次放量
??今年3月、7月和11月,全市二手房成交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量。但三次“放量”三种情形,每一次波及范围、成交量、价位以及对后市的影响都各不相同。3月份的成交放量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楼市全面回暖”。在地方政策面利好的影响下,全市范围内被压制了近一年的购买力全面爆发,一、二手房都迅速放量。伴随着成交放量,成交价格也出现小幅上涨,部分一手楼盘甚至出现价格上调10%的现象。本次回暖又给了不少房东“后市走强的想象空间”,或许这也是国家再次进行宏观调控的诱因之一。7月份,特别是7月底,赶在个税前成交造成了这个时期的成交放量。而成交多集中在去年投资、炒作旺盛的次新房、豪宅范围内。随着成交的放量,出现价格的明显下跌,这种短期内不健康的“放量”带来的是“透支”未来购买力的结果,也是“金九银十”旺季不旺的重要原因之一。11月份以来,浦东上南、三林区域率先摆脱成交低迷的困境,逐渐带动浦东中、高档楼盘的成交“放量”。本次放量,价格稳定、市场表现温和,有利于后市的健康发展。
高档租屋租金下滑
??2006年上海二手房总体趋势上保持量缩价跌的态势。以区域划分,全年二手房活跃程度最大的地区处在浦东的三林、上南区域和闵行的七宝区域。
??陆家嘴一直是上海“豪宅区”的代名词,然而,2006年在国家宏观调控如个人所得税和限制外资投资房地产等政策的“拳脚相加”下,却成了上海市区价格下跌的代表区域,在今年的9月份,陆家嘴的代表楼盘世茂滨江花园(查看地图)出现成交跌破2万元个案。据汉宇地产楼市监测系统显示,2006年陆家嘴三大楼盘仁恒滨江园(查看地图)、菊园和世茂滨江园的平均成交价格与2005年最高峰分别下滑了12%、7%和18%,在汉宇地产监控的100多个楼盘中跌幅居前。
??值得关注的是,受到税收新政、“限外令”等政策影响,上海转售为租的房源激增,致使租赁房供大于求。黄金周之后,上海市中心高档住宅的租金水平普遍出现下滑。租金大跌的高档租屋房源无一例外地集中在当初投资购房比例过高的顶级地段“热盘”之中,古北、陆家嘴、静安、卢湾等传统市中心高档住宅板块,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租金下滑的现象,使得曾经为投资者所津津乐道、奉为真理的“地段保值理论”显得不堪一击。
商业地产市场
关键词:新商城 整体收购 创意地产
??2006年,非住宅类地产依然保持着强劲势头,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住宅地产的景气指数走低,反而促进了非住宅类地产的不退反进,这与一系列新政出台及其后反效应有关。
区域性地标商城暴增
??商业地产下半年呈现出增量迅猛的特点。据悉,上海商铺的目前保有量已经达到约3300万平方米,在此总量基础上,今年仍然新增近300万平方米。其中仅上半年商铺新增大型商业项目23个,新增面积46.76万平方米,而下半年则猛然飙升了200多万平方米,是上半年的4倍。如青浦赵巷的奥特莱斯、普陀的北岸·长风、杨浦的万达商业广场、闸北的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七浦路的豪浦服装城、浦东新区的和之百货等都是下半年来相继开出的区域地标性商业地产项目。
??其次,由于市中心土地资源紧缺、成熟商铺林立,因此,不少商业地产项目开始向城市副中心和市郊转移,市郊商业地产不仅总量扩张,而且单体建筑面积也出现了一些“巨无霸”式的商铺集聚群。
住宅开发商进军商业地产
??绿地集团今年投资52亿元在上海建设4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并调整了公司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把在上海的投资开发重点逐渐转移到商业地产上。绿地集团手里现有的商业项目,规划建筑面积近270万平方米,仅酒店业务一块,就达35万平方米。如今年推出的家世界(查看地图)项目与绿地21城紧密捆绑,由LIVINGMALL、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区三个部分构成。而绿地今年在商业地产上最大的手笔,是在青浦赵巷总投资达30亿元的吉盛伟邦绿地国际家具村。这个合建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成后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家具展销中心。
境外资金整购增多
??境外资金整体收购商业地产项目比去年见多。据仲量联行提供的《2006年上海投资交易一览表》统计,今年由外资收购的大宗物业投资交易,目前涉及金额已逾20亿美元。如今年新鸿基又以36亿元启动襄阳路地块以兴建24小时Apm购物中心。Pacific以3亿美元收购位于小陆家嘴的合生国际大厦,花旗银行则以6600万美元收购了闸北大宁国际商业广场的4栋办公楼。恒基地产今年将启动在上海持有三大地标性地块:南京西路688号地块、南京东路155号地块以及恒丰路130号地块均将启建商业地产等项目。10月份,总部位于新加坡的腾飞集团以2.3亿元人民币收购徐家汇商圈内的上海海洋大厦,成为限外令后首宗外资收购沪上商业地产的大项目。
创意地产亮点频现
??此外,作为泛商业地产的创意地产今年亮点频现。11月下旬被上海市经委授牌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新增27家,从而使总数达到75家,全部建成后园区总建筑面积将达约225万平方米,比去年的150万平方米增加了约75万平方米。当然,由于创意地产在产业布局和物业形态上不够细分,使得租金收益参差不齐,尚有待深度开发。
??而在工业地产方面,今年最值得圈点的是4号公告中,上海工业用地首次公开挂牌,3幅位于浦东机场镇、逾51万平方米、用于工业物流和仓储的地块,是上海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开挂牌以来,首次将工业用地纳入挂牌范围,占4号公告28幅土地总面积的近30%。全球最大的工业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普洛斯,12月初宣布,即将启动临港普洛斯国际物流园区的三期工程。这个总占地约3.2平方公里的临港普洛斯将成为沪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工业物流园区,为洋山深水港的开发及临港新城的建设提供现代化的物流仓储设施。
一年新政回顾
关键词:宏观调控 细则滞后
??2006年5月“国六条”的下发,宣告了整年楼市宏观调控政策的起点,5月29日,建设部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作为“国六条”配套细则出台,土地政策、税收、信贷等一系列相关的“硬指标”公之于众。由此,整年的宏观调控围绕着国六条及其细则展开。随后而来的限外政策、个税政策、土地调控,一波接一波地震荡今年的楼市。
90/70:效果在后
??首当其冲的是意在空置住宅开发结构的“90/70”政策。虽然中央有原则规定,但执行标准仍定在各地,从上海目前不同地区区别对待,依旧看开发总量的做法,限型令无疑让各开发单位松了一口气。研究小户型方案、产品定位以及利润平衡成了目前开发商最关注的地方。而这一政策的结果可能要到2年后才能体现。
限外令:细则未出
??六部委《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外管局《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双政似乎对外资施以重击,被海外资金热捧的上海楼市则成为关注重点,大家屏息等待上海细则出台。可惜从直到12月底,尽管几经传言即将出台,但细则依然迟迟不出。此时,凯雷等外资依然乐此不疲地收购高端物业抬升楼市单价。一方面依旧是高价楼盘的热销以及源源不断的购买力,另一方开发环节的优质开发商被限外政策拒之门外,限外政策究竟针对了谁?
金融:合力受限
??宏观调控中限制首付比例对于上海楼市冲击不大,而央行将5年以上的商业房贷基准利率由原先的6.12%上调至6.39%,直意也在于控制信贷,矛头并非直指房地产开发企业。直到银行上调准备金利率,牺牲一部分房贷以控制贷款风险,随后北京传出的“不结构封顶不发贷款”才真正是对开发商的杀手锏。但是,令北京开发商头疼的政策似乎在上海不具操作性,审查进度并非银行职责,对上海这一政策似乎并无多大新意。更重要的是,各大银行为完成放贷指标,似乎正在寻觅客源主动为开发商排忧解难,这一做法将紧缩贷款的政策化于无形。今年的各类金融政策与现实市场发生作东拉西扯的各个作用力,其合力并不理想。
土地:等待来年
??土地调控是本次调控的重点。国土资源部颁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自8月1日起也开始试行。随后8月底,国务院下发关于土地调控的八条,对耕地保护、出让金管理等多个方面作出规定。随后建设用地的税费政策得以调整,出让金管理办法也呼之欲出,而工业用地至少在上海年底的4号公告中也也得以体现。为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上海国有土地出让合同之中也明确了开工、竣工时间。随后上周上海市房地局就对协议出让用地作出公示。可以预期的是,在明年土地税费以及出让金,工业用地公开招拍挂等新政也将续写下去。真正有杀伤力的措施留待来年。
二手房:个税稀释
??8月1日实施的个税政策让上海楼市二手房市场再次受伤。政策一出,上海地区一如去年营业税开征之时出现过户大潮。但是个税的执行标准存在“1%”或者“20%”的双重标准也可以看出,这一政策执行中被严重稀释。不过,个税政策依旧是近几年来对二手房市场冲击最大的税收政策,将5月间回暖的次新房市场打入冷宫,银行房贷量也随之下降,中介市场再次面临洗牌考验。更关键的是,在打击最后一波投机客的同时,也将高峰时入市的购房者一同套牢。一蹶不振的市场,在随后而来的土地增值税风声中已经乏力应付,2006年的二手房市场在政策的作用下好景不长。
最新呼声:
大房型征收保有税
??就当2006年各类政策效果还有待考察之际,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又率先公开表示,住房保有税也将被纳入征收范围。该信息一发布,市场上的大户型房屋交易就出现了波动,北京等地大户型房源量开始上涨。此后业内又传出消息,目前涉及到“保有税”征收方式以及面积界定等问题,已经被建设部、财政部及税务总局提上了议事日程,可能在明年4月以后出台,征收范围可能为120平方米以上房产。
??“保有税”作为物业税的一种,一般按房地产的面积每年付税。主要是针对户型面积偏大的房子收取一定费用,实际上是在鼓励购买中小套型、功能良好的住宅,也借机缓解前期小户型政策出台后,市场上大户型走俏的言论。
??用意虽可赞,但最受这种“一刀切”做法的伤害的依旧是普通购房者。综观今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思路,主要是为“鼓励、引导自住型需求,限制投资性需求,抑制投机性需求,加大中小户型房屋的供应量”。但控制结构如果不控制开发商的大户型建设热情,不降低开发商利润,仅靠征税硬生生把普通购房者购买、使用大户型成本抬高的做法是否过于武断,甚至本应受到保护的大面积的动迁安置房也无法幸免,而且,在“保有税”出台之前所购房屋也并无理由征收这一费用。另一方面,即便有购房者因此转向购买小户型,如果市场上无合适房源可选,购房者购大户型无力,购小户型无望,岂不是夹在两头的尴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