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一年一轮回:犹豫的地产股与煎熬的机构
 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无情地摧毁了灾区人民的家园,更夺走了不少同胞脆弱的生命。大灾之下,不少股民自觉锁仓以抗击巨灾后可能出现的股灾。然而,“担心通胀加剧”和“忧虑紧缩依旧”是市场难以解开的结,而对紧缩政策最为敏感的地产股就成了决定市场方向的主要力量。机构投资者是守还是撤?外围资金是进还是退?这些都成了资本市场当下不想说却又不得不说的话题。紧缩政策会否放松或者灵活?地产行业能否自我解救?答案或许很快就见分晓。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自去年5月到如今,一年间,地产股经历了一个轮回。


  2007年4月16日,招商地产(17.44,-0.14,-0.80%,)(000024.sz)股价自28元始,在去年11月1日达到高峰102.89元,股价飙升了3倍;而截至今年5月21日,其后复权股价只剩27.75元。


  招商地产只是一个缩影,金地集团(11.56,-0.24,-2.03%,)(600383.sh)、保利地产(17.43,-0.14,-0.80%,)(600048.sh)等公司的股价,也在上涨3倍后,缩水为高峰时的三分之一。


  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回到最初的不仅是股价,还有机构的持仓筹码。去年3月31日,保利地产机构持仓比例达40.855%,截止到12月31日,持仓集中度高达74.104%;而到今年3月31日,机构持仓比例已下降到44.17%。


  “多空分歧很大,看不太清楚,资金也比较迷茫。”深圳一位投资总监如此描述业内机构心态。据他了解,真正重仓地产股的机构已经不多,就算拿得太多无法出货的,“也在找机会出手”。与此相反,亦有一些场外资金,正密切关注这一板块,“等着出手”。


  地产股,向上还是向下?机构,入场还是离开?自去年12月地产股分歧大战后,市场又迎来了一场机构投资者大分歧下的大博弈。


  深套者:地产股就像下落的刀


  正所谓,决定市场上涨的力量来自场外资金;而下跌空间却掌握在手握筹码的投资者中。


  在机构看来,地产股已具备了长线投资价值。但准备入场的资金却很担心,抄底是“解脱了别人,套住了自己”。因而,一些在高位站岗的机构动向,成为业内关注的一大焦点。


  今年以来,徐(化名)的头发是越掉越多,一直守护地产股的他心情颇为烦躁,他管理的公募基金净值也跌到谷底,网络里是基民的通篇谩骂。


  “估计5月地产商的销售情况也不会有太大改善。”徐承认,去年末,他对地产市场的判断不够准确,直接导致坐进了套子中。更难堪的是,从短期看,这种情况恐怕很难有改善。本来所有多方都寄希望于地产商5月销售数据,他也一直认为行业销售不会有更多坏消息。“但从现在的数据看,一切才刚刚开始。”


  “当所有投资人都因为判断因素不明朗而对地产股敬而远之时,二级市场肯定会有一波跌穿价值的下挫。”这是徐对中短期市场的判断。但从长期而言,他还是非常看好房地产股,坚信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结束前,房地产行业始终是国内毛利率最高的行业之一。现在的冷冻,不过是对前期过快增长的自行调节,行业的基本面未变。


  但市场总是以成败论英雄。重仓房地产板块,对净值的拖累可想而知。半年后的今天,徐还是扛不住来自公司和投资者的压力,不得不开始选择逐渐回避地产股。


  “不要尝试接住下落的刀。”这是徐对自己上半年投资的总结与反思。虽然对自己长远的判断没有丝毫怀疑,但他承认,今年,起码第三季度前他很难有所作为了。


  坚守者:被边缘化的焦虑


  虽然深套的滋味“很难熬”,但仍然有一些机构选择坚守。


  作为一家重仓房地产的机构投资者,陈(化名)的公司所管理的基金,只在今年1月减持了少量地产股,之后就持仓不动。为此,他们遭受了来自业内和投资者的质疑。


  “就因为我们买了地产股,没有搞农业那些概念股,市场就认为我们的投资到了瓶颈阶段,要被边缘化了。”位列公司高层的陈颇为郁闷地抱怨市场的短视。


  但即便遭受质疑,陈仍认为没有减持地产股的必要。以他的判断,房屋自住的真实需求仍然存在,虽然需求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集中爆发,但至少能平稳增长。“每年30%的增长完全可以实现。”陈另一个持股依据是,地产股的估值普遍回到了nav(净资产价值)以下。


  “股价已经是nav打折了。不过地产公司不像以前那么挣钱了,别人不买也是很正常的。”陈自嘲地解释地产股如此便宜,机构仍在观望的现象。


他猜测,也许场外资金的观望,更多是一种博弈。他们也在等待一些前期被套的机构出手抛售筹码。“如果我们在这个位置割掉地产股,岂不更被边缘化了?”陈有点无奈地感叹,他们做投资是越看越长期,但这注定要经历一个很大的考验。


  “今年还没过去,鹿死谁手还不能下结论。”陈还是相信,在企业盈利下降的大环境下,地产股不会是一个很坏的选择,还会有好的机会。


  场外观望者:紧盯资金面


  就如一场信心的拉锯战,当场内被套的机构在苦熬时,场外的资金也在近期密切盯着地产股,寻找机会出手。


  上海一位股票型基金经理透露,房地产是他们最近比较困惑的一大板块。去年12月,该基金将房地产股的持仓比例由20%减持到4%,筹码也只剩万科(000002.sz)、保利、金地和招商地产(17.44,-0.14,-0.80%,)等几大龙头公司;但等到年初,再次将金地集团(11.56,-0.24,-2.03%,)和招商地产抛售,因为他们判断,这两家公司的现金流会比较紧张。


  今年3月,当市场下跌到3400点以下,判断房地产股估值比较便宜,下跌风险比较小的他,将房地产作为防御板块超配。但现实却是,房地产作为周期性行业,一点都不具备防御功能。恰恰相反,在市场对经济前景最悲观的时候,房地产行业往往是市场下跌幅度最大的。


  如今,这只基金配置的筹码只有万科、保利地产(17.43,-0.14,-0.80%,)和华发股份(16.11,-0.19,-1.17%,)(600325.sh),持仓比例占5%。近期,地产股的股价跌了很多,估值比较便宜,他们正为是否加仓而犹豫。“市场情绪是非理性的,股价很便宜了,但还可以更便宜”。


  这位基金经理的谨慎和犹豫的心态,代表了目前很大一部分机构的状态。据了解,深圳一家持仓仅仅六成多的基金,近半个月都在调仓,换成的筹码是地产股。“但持仓并不重,占净值很有限。主要是当成防御性板块来配置,觉得估值足够便宜了。”该基金公司内部人员如此告诉记者。


  而事实上,更多的机构还在跟踪,尚未真正出手。


  申万巴黎基金的研究总监吕晓峰告诉记者,他们近期很关注整个行业所面临的资金紧缩情况,观察这个行业是否会因为资金问题而出现盈利增长下降。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等待政策或资金面的变化。“如果资金面比较宽松,会进一步增加配置;但若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则还会减持筹码。”


  吕晓峰表示,从股价看,地产股调整很大,估值比较便宜。但房价并没有大幅下跌,表现比较平稳。“是否市场过度反应了地产行业的不利因素?是否存在阶段性的投资机会?”他认为这些都还有待观望。


  “大家都在看,普遍都没有下手。”上海一位从公募转投私募的总经理亦向记者证实,圈内机构都觉得地产这个行业应该会有机会。但同时又觉得房价下跌已经形成一种趋势,必须等到供需平衡以后,房价才能起来,机会才能到来。因而,跟踪、等待,就成为他们的一致选择。


  中国经营报记者:卢远香、龙飞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